海外則有兩處:1924年的京城(首爾)帝國大學、1928年的台北帝國大學。1945年日本戰敗,台北帝國大學由國民黨接收改名為國立台灣大學
下圖左側一層樓的小建築就是原台北帝國大學大門,戰後至解嚴前具有民主言論廣場意義之校門,台大校門已經被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蹟
校花:杜鵑花,台大校園有「杜鵑花城」稱號。 下圖是大紅杜鵑,再下一張是粉白杜鵑
校總區由柏油道路分割出幾個區域:北區 North 中區Middle 南區 South 東區East
MRT文湖線,科技大樓站沿著復興南路往南可以走到辛亥路
MRT新店線,公館捷運站3號出口可到新生南路找到大門、椰林大道。2號出口走舟山路
傅辦學非常認真,在全世界招攬名師歸國教學,他同時也拒絕很多索賄(擔任校長前他曾經拒絕蔣中正的關說)。傅曾開玩笑的說:胡適(傅的老師)比我偉大,但我比胡適能幹
傅鐘,台大的精神象徵:學術自由。每節上下課都會鐘響21聲,傅斯年曾說「一天只有21小時,剩下3小時是用來沉思的」
那麼多的校長能像傅斯年的能有幾人,為了感念傅斯年,1951年台大在校園一隅擇地安葬,於是傅的骨灰長眠於此:傅園,外型仿希臘帕德嫩神廟(雅典娜的神廟)
方尖碑(Obelisk),古埃及常見的一種紀念碑,碑體四方形狀狹長,頂部呈金字塔狀
「鹿鳴」是一首宴會詩,引據於《詩經·小雅》第一篇〈鹿鳴〉「呦呦鹿鳴,食野之萍。我有嘉賓,鼓瑟吹笙。吹笙鼓簧,承筐是將。」。原意是鹿在找到鮮美的芳草時,總會以叫聲呼朋引伴,有分享美食之意。鹿鳴廣場建於2002年,這個特殊曲形步道圍繞整個廣場.........我怎麼沒有感覺到什麼鹿鳴、分享...
1924年日治時期一所:高等農林學校的實習農場,1928年改隸台北帝國大學,共佔地30公頃,分屬農學院的園藝、畜牧兩系
磯小屋 S62,建於1925年時為高等農林學校的作業室,磯永吉教授在磯小屋裡完成了許多稻米的研究,後來台大以「磯」字命名此建物
接著我來到校區北邊的楓香道,往總圖書館M12方向望去,突然覺得這翠綠的樹超美!當然就是楓香啦!
繼續沿著楓香道往北
往西有條路名叫:桃花心木道。而往東在E5與E9中間轉入..........
主建築教學大樓地上8層、地下2層,總工程經費16億
透明落地窗,屋頂有蓮葉幾何圖形,讓光線灑在空間中流動
伊東豊雄的想法是:想像社科院(經濟系及政治系)的每一個支柱都是一朵鮮花,在校園中綻放,因此建築物看似螺旋形的對外放射,正展現了花朵們的美麗姿態。而這些綻放的姿態,讓這些支柱如同樹木和屋頂之間結構連結密不可分,在這裡幽靜的讀一本書,就像在樹林裡靜靜坐著
社會科學院的一~三樓是圖書館,現在只開放台大學生入內,看這人數就知道,要是開放給外人我看閱讀品質會...
跟安藤忠雄的亞洲大學比起來,這棟大樓的清水磨沒有味道耶?!
牆面使用落地玻璃的透明空間設計,可以望見窗外的林木、草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