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台北 中正區 古蹟] 北門(承恩門) 北門郵局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

 


臺北城是指臺灣在中國清朝後期於今天博愛特區周圍所構築、面積1.4平方公里的城廓,清朝時期的臺灣巡撫衙門、臺灣布政使司衙門兩大行政機關皆設於此。這座用石材紮實建起的城池於光緒5年(1879年)規劃,光緒10年(1884年)完工,然而這座城池真正存在的時間不到30年
進入日治時期後,日本開始拆除臺北城,到明治37年(1904年)年底,所有城牆與 西門均遭拆卸,僅剩下五大城門中的另外四座

台北城留下的4個城門寫在這篇(連結),這篇寫的是比較特別的:北門 = 「承恩門」,臺北府城以北門為主城門,取名意義為遙望北京方向,承受皇恩

北門 也是唯一保持建城原貌到今日,其他都被國民黨改成中國華北式建築

柯文哲市長的政績之一,讓台北城北門回歸歷史,讓市民看見,以前的北門被忠孝橋兩側夾住,2016之前陸續拆除南側的橋墩(下圖的北側還有橋墩)、與北側的橋墩,讓北門風華重現

可以看的出來今天已經完全拆除鄰近的忠孝橋橋墩,而且附近腹地開闊

這就是當時蓋城牆的條石,取自大直的山區,條石可以使用特別的工法推砌

這些告示牌的背面,是由當年跟台北城一樣的石材、樹幹樹板搭建,樹來自當時清朝台北很常見的樹種: 樟樹、楓香、還有日治時期的茄苳

台北城的新建與風水有關,整個城市朝向七星山


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

1895 年,日本治理台灣後,1900 年成立「鐵道部」,「臺北工場」興建於1909年,日治時期為火車修理工廠,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,台鐵局將建物改成禮堂,之後像是廢墟從2012年閒置至今,修復再利用遲無進展。 p.s.整修中預計2021之後修好

 

鐵道部廳舍 日治時期 1920年完工

日治時期的官營鐵路專責機構,隸屬於臺灣總督府轄下

鐵道部一直都是台灣鐵路的行政中心,直到1990年第五代台北車站完工之後,台鐵局本部的辦公廳舍才從這棟建築搬遷到台北車站五樓現址

請看下圖,鐵道部廳舍就是鐵道部各課行政辦公室。鐵道部廳舍為紅磚+木頭構造,正面左右你得看出來有兩座塔樓,中間設計圓弧造型,並於兩側各設三根古典柱式,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,

衛牆配置洗石子圓柱天窗,二樓屋頂與內部裝潢建構皆以檜木為主,甚至有來自阿里山的超大檜木,也有中央露臺與玄關走廊,二樓陽台這是東南亞熱帶地區殖民建築樣式共有的特徵



先看一下展區展示的模型,照相機不夠廣角、高度不夠,拍模型比較好懂


一樓大廳以木作中央樓梯至二樓

歷史史上第一系列火車郵票  很多小支線

不同車別的車票顏色不同

很多小支線台灣大部分環島鐵道建於1910~1930 (應該是日本人要到處挖寶運回日本使用) 

甘蔗、礦產、鹽、糖最常見

以前的火車頭感覺很大


猜猜不同顏色的配置是....什麼火車,深藍+白..復興號!  那中間黑色是.....

室內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,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 


上到二樓也是展覽空間    

擺設介紹一大堆的號誌... 

主建築後面應該是一片宿舍區

右邊電源室(供電場所)、 左邊工務室(工務課辦公場所)

單斜屋頂上置大型老虎窗

戰時指揮中心 1943年興建,講實在的就是美軍來轟炸時日本人躲在這也叫防空洞

忠孝西路以前幾十年都髒亂不堪,現在好好整治,看起來清爽多了 ~~

台北北門郵局 興建於 1930年

一開始興建於1889年,為一木造平房,是中華郵政最大的支局,不過後來因火災焚燬

下圖這是1928年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栗山俊一設計建造的台北郵局廳舍於1930年4月完工

撫臺街洋樓 日治時期的1910年完工,這是民間店舖,並非日本政府興建,格外珍貴。現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