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金山] 法鼓山

 


這裡古代因為傳說有人發現沙金,改稱這區為「金包里 」,西元1920年將此區命名金山莊而隸屬台北州基隆郡。國民政府在區域規劃後成為臺北縣金山鄉 

法鼓山

1977年,聖嚴法師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住持,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一塊土地,聖嚴法師將之命名為「法鼓山」。1993年開始動工,2002年後陸續完工

「法鼓」出自《妙法蓮華經》:「惟願天人尊,轉無上法輪,擊於大法鼓,而吹大法螺,普及大法雨,度無量眾生,我等咸歸請,當演深遠音。」所謂「擊大法鼓」,就是敲響佛法淨化心靈的鼓聲,使人心獲得安樂與平靜。

在山下有一個大停車場,妳開車上山會被擋下後停在這裡,接著有兩種方式上山 1.走路約 30~40分鐘,沿途有溪流陪伴,不同花草景色也很多  2.下圖處有接駁車,20分鐘一班 ~

http://fagushan.ddm.org.tw/content/traffic/traffic.aspx  (超連結)

接駁車 有時候是中型小巴 有時候是這種小車

停車場的遠眺高山
如果你沒有搭乘接駁車上行,要走 30~40分鐘 約600公尺才會到第一景點: 法華鐘 (google map這裡叫: 臨時寮)

原本溪流很小 2000年因為象神颱風沖刷得很深很寬


法華鐘,其材料是用青銅鑄造而成,重量為25噸、高4.5公尺、直徑2.6公尺,最厚的地方為29.6公分,鐘型為唐式。2004年5月委由日本「老子株式會社」鑄造,直到2005年11月完成

青銅梵鐘 鑄有法華經一部 大悲咒一卷,共70152字,重25噸,高4.5公尺,直徑2.64公尺,最厚處有29.6公分

會有師姐教你如何參拜的方法,大概是繞三圈口念南無阿彌陀佛

法華鐘」其特別之處,在鐘的內外鐘面上鑄刻有《妙法蓮華經》一部,共六萬九千六百三十六字、《大悲咒》一卷,共四百二十四字以及「多寶塔雙佛並坐圖」一幅

 每年除夕都會固定舉辦撞鐘祈福活動,有興趣可以查一下網頁或FB瞭解時間


引鐘:法華鐘的縮小版,假日時方便圓滿遊客敲鐘的心願

園區分為兩個大建築,由下往上走、或是搭乘接駁車上來的會先到... 

第二建築大樓

一樓是:遊覽車平台,接著找到下圖就是入口...上樓


會連接行願館含販賣紀念品 簡介館播放簡介影片
 齋堂  
 

3樓的 祈願觀音殿 供奉唐式風格祈願觀音,具足悲智的容顏,彷彿在聆聽眾生的心聲,是全山觀音祈願、許願、還願的信仰中心

殿內放觀音像,我就不近拍,遠看殿外扁額「大悲心起」是名書法家董陽孜墨寶

光波與水池的水波相映,觀音菩薩彷彿正在聽潮聲修禪定


往山下看

3樓的右側連接另一棟 ... 

第一大樓

開山紀念館 的展示很豐富,主要陳列展示法鼓山法脈傳承的各項文物

大殿大殿 位於第一大樓六樓,為法鼓山園區中心位置,是全山修行弘化中心。建築整體外觀簡潔、開闊,質樸而內斂,色調為沉穩的黑藍色調,為法鼓山園區的地標建築,更是全山精神之所繫

大殿三尊佛: 大殿供奉的三寶佛是指正中釋迦牟尼佛、東方藥師佛、西方阿彌陀佛,三尊佛像乃依據山東神通寺四門塔阿閦佛為藍本

神佛不拍~   來看戶外風景:


園區內的花很多,可以駐足好好品味一番 ~


沿著地圖我們離開 第一大樓 (圖6) 從後方一直走...找到下面的法印一橋接著就找到..操場!    
操場回望第三大樓

然後找到法二大橋
旁邊上方就是黑色的大願橋
\

看到一堆清水模建築..  綜合大樓
   作品名稱:《法鼓文理學院》
   設計師:姚仁喜建築師
   設計團隊:姚仁喜 │ 大元建築工場
三棟主要建築物:行政及教學大樓、禪悅書苑、體育館。建築物利用平台、迴廊與通橋串聯每個空間,出入自由,延伸活動場域,展現連貫的空間戲劇

這裡有些地方不能進去, 這裡算是學校吧 稍微注意一下
回到柏油路..  

沿著法行路找到隧道
大願橋的view
大願橋跨距108公尺,寓意祈願眾生度脫百八煩惱纏縛,往返自在,到達彼岸,橋身兩端窄、中間寬的弧形造型,猶如菩薩慈眉,慈眼觀照世間眾生

旁邊就是百合!  北海岸特別是石門金山常見幾乎全白色

地址:金山區三界里法鼓路555號

電話:(02)2498-7171 


2013、2019 前兩次來都下著雨,梅花伴雨,氣氛很好,別有一番淒冷的美,最後一次2023 四月初就大晴天~